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国务院办公厅11月2日印发的《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下称《规划》)提出了上述发展愿景。
去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曾提出,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2025年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也就是说,在2日公布的正式文件中,2025年销量目标有所降低,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未被提及。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3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规划》的制定过程当中为什么确定20%这样的引导性目标,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欧洲国家为例,一方面严格二氧化碳的排放法规,反向倒逼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另一方面又通过加大投资和补贴力度正向来拉动产业发展。采用这样“前拉后推”的扶持模式,就说明这项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
二是从产业发展的实际角度去考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的阶段,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行业专家也作过预测,说从目前这种技术演进发展态势来看,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跟传统燃油汽车的成本大概能够持平。
“这是专家们的看法,我认为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考虑产品的供给能力,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以及市场需求空间等因素,我们也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作了深入的测算分析,所以提出20%这一引导性的目标。”辛国斌说。
辛国斌透露,在《规划》的征求意见过程中是有两种声音的。一种声音更加积极一点,也就是当时公开征求意见的时候提的是25%的目标,当时从政府部门的角度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绿色发展的要求,希望确定一个目标,大家努努力、蹦一下能够得到,这样对推动产业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现在从整个行业征求意见过程看,很多方面认为这个目标定到25%太高了。
当前,新能源汽车在购买成本、充电便利性等方面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辛国斌强调,要推动实现20%这个目标,还是需要向欧洲国家学习,也需要双向发力,从供给和需求两侧推进。
在供给侧方面,需要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等关键因素持续加强技术攻关,来开发先进适用放心的产品,加快形成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在需求侧方面,需要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一些鼓励新能源汽车使用环节的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措施,鼓励换电等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包括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引领,加大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推广力度等,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实现这个奋斗目标。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及整个行业预计都将告别高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下调销量目标是顺势而为。目标如果定得过高,财税、企业、市场等都有压力,属于市场的还是以市场自身调控为好,过多行政干预反而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现如今,全球皆在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冲击,我国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销量陷入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4%至33.5万辆。而同期,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2%,为40.33万辆。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逐渐走出低谷,7月迎来今年首次正增长,并实现持续增长。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实现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增长48%和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