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30亿欧元增资背后的博弈

企业 盖世汽车 169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华晨宝马:30亿欧元增资背后的博弈

今年,恰逢华晨宝马成立15周年。

10月11日,在合资公司15周年庆上,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联合宣布,股东双方将延长华晨宝马的合资协议至2040年(从2018年至2040年);与此同时,宝马集团对华晨宝马的投资将增加30亿欧元。

宝马集团在其官方声明中表示,宝马计划将其在华晨宝马的股份从50%增至75%,双方已签署了相关协议,但该交易仍需相关监管部门审批和华晨中国股东的同意。

其实,早在今年7月,外媒便报道,宝马将增持华晨宝马合资公司的股份,并计划将持股比例提升至75%。另有消息指出,华晨宝马股东双方将于2022年完成股权调整变更工作。

而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今年7月28日起,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如果华晨宝马的股权结构在2022年完成交割,且宝马集团的股权比例由50%变为75%的话,那么,宝马将成为乘用车领域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后,第一个在华合资公司中拥有实际控股权的豪华品牌。对宝马来说,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期。

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野心

与华晨合资15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野心愈发凸显。

众所周知,最近两年,在乘用车市场整体下行的情况下,豪华品牌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去年,在豪华品牌销量“冠军”的争夺战中,一向强势的奥迪最终走下神坛。这意味着奔驰和宝马的市场份额正逐步扩大。

今年,乘用车市场的持续下滑并没有阻挡豪华品牌前进的步伐,而宝马也保持其在华一贯的稳健增长态势。8月份,宝马在华单月销量为5.35万台,同比增长12.9%;今年前8个月,宝马在华累计销量已突破40万台,同比增长4.2%。

在市场企稳的情况下,宝马一方面寻求新的合作伙伴——长城,另一方面,又加大与华晨的合作。据华晨宝马宣称,此次宝马对华晨宝马增资30亿欧元,将用于未来几年沈阳生产基地的改扩建项目。

去年,宝马在华交付新车56万辆,其中有三分之二由华晨宝马铁西和大东两座工厂生产。2017年,华晨宝马铁西和大东工厂年产量接近40万台,未来三到五年内,华晨宝马的年产能将逐渐增加到每年65万台。

据华晨宝马透露,从2020年开始,纯电动的BMW iX3也将于大东工厂下线,这款车型将只在中国生产,不仅供应中国市场需求,也将出口全球市场。

作为在新能源领域有着突出表现的豪华汽车品牌,宝马当前在中国已经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且今年前9个月,宝马集团旗下新能源车型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近5倍,其中两款国产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超越一万台。未来,铁西新工厂将能够实现纯电动车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燃油车型的共线生产。

对宝马来说,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中国市场都将成为其销量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合资公司成立15年,同时也是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15年。虽然当前的中国市场正处于变革期,但电气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最为明显的趋势之一,宝马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期,扩大布局新能源市场,未来将极有可能成为在华新能源产品布局最为成功的豪华品牌。

而对中国市场的“野心”和为未来趋势的把握,促使宝马成为第一个在华拥有控股权的跨国车企。那么,对合资的另一方,华晨来说,股权的变更,带来的或许是短期的“阵痛”。

股权调整后,华晨如何自处?

前文提到,早在今年7月,“宝马对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将由50%提升至75%”的消息一经外媒报道,华晨中国的股价应声下跌,且至7月17日,其盘中跌幅一度达到19.71%,创2008年10月以来日跌幅最大值。但随后宝马和华晨均对股权调整的消息进行了否认。

10月11日,在宝马宣布对华晨宝马增资30亿欧元的同时,华晨中国在港交所发布停牌公告,以发布拟进行出售的有关事项。

当“传言”近乎变成“现实”后,华晨应该如何应对呢?

今年4月25日,在“改革开放40年:致敬中国汽车人物”活动上,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祁玉民称,只要国内车企在技术和产品上能够做到与外资车企“同台竞技”,不用担心放开股比限制的问题。

话虽如此,当前,华晨自主具备了从容面对的实力了吗?

从华晨汽车的财报数据看,华晨宝马为华晨集团贡献了大部分利润。2017年财报显示,华晨汽车实现综合收益5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股东应占净利润43.76亿元,同比增长18.85%。其中,华晨宝马对集团净利润的贡献,从2016年的39.98亿元增加31%至52.38亿元。

也就是说,如果扣除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利润,华晨中国实则亏损8.62亿元。

对此,业界曾戏言,宝马是华晨汽车集团名副其实的“利润奶牛”。但,未来,这头“利润奶牛”或将很大一部分利润收益划归宝马集团。

当然,华晨汽车领导层或早已预料到这一现象,在多年前,就积极谋划将宝马的光环“赋能”华晨自主品牌。但就市场表现来看,华晨自主并没有在宝马的“光环”加持下表现出应有的“辉煌”姿态。

数据显示,2017年度,华晨自主在三大类别细分市场中表现不尽如人意,除了轿车有一定增长外,SUV销量下滑超过40%,MPV销量下滑超过20%。今年,华晨自主的市场表现并没有好转,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份,华晨汽车单月销量仅为3604台,同比跌幅达48.7%。

华晨汽车集团走到今天,一方面是宝马在华的高歌猛进,另一方面却是华晨自主的持续低迷。面对合资双方的博弈,天平的两端出现了失衡。但,好在留给自主品牌的时间还有五年,这五年,将成为如华晨汽车处境般的自主品牌,补齐短板的重要机遇期。

天平将倾,该拿什么增加筹码?期待华晨汽车在未来五年内的蜕变。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