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企业 汽车之家 王静波 105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前不久,我们梳理了SUV市场黄金十年中各类品牌的市场格局和竞争走向,一个总体的结论是:中国品牌一度曾有的优势正在削弱,手起刀落的是德系品牌和日系品牌。今天,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更大体量的轿车市场。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一分钟快速阅读
  1、德系品牌和日系品牌主导国内轿车市场,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只有20%,且近几年有下滑的趋势;

2、紧凑型轿车市场上,唯一进入销量Top 10的中国品牌车型是帝豪(参数|询价),中国品牌车型数量最多,但市场击打能力弱;

3、中型和中大型轿车市场德系占绝对主导地位,车型数量不多,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保其销量持续增长,红旗H5和红旗H7是中国品牌中唯一可圈可点的车型;

4、小型轿车市场由日韩车系把持,微型车市场只有中国品牌的纯电动车型在战斗。


■总体市场:中国品牌无有优势

今年前7个月,国内轿车累计销售572万辆,包括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与SUV市场的竞争格局不同——虽从60%下降到了53%,SUV市场上中国品牌的占有量还是最大的——国内轿车市场一直由德系车和日系车把持,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最近十年一直没有突破30%。

在近十年各国品牌轿车批发销量市场结构演变中,我们看到的是德系品牌和日系品牌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看到的是美系品牌和韩系品牌市场份额的渐次缩减,看到的是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的挣扎而不长进——今年前7个月累计,中国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只有是20%,德系品牌最高,有33.5%,日系品牌有27.5%。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竞争者(车企)的销量排位中,Top 10企业中只有吉利汽车一家中国车企,排在第9位,其余全部是合资企业:中德合资车企2家,中日合资车企4家,中美合资车企2家,中韩合资1家。如果拉一个排位前20的车企名单,则上汽集团、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依次现身在15、16、18、19位,其中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领军者。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不过,从年度走势看,2018年,新能源并未成为主要产品的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都实现了年销量的同比增长,而以新能源车为主导的比亚迪的年度销量同比是减少的,今年的情况会怎样呢?比亚迪最新销量快报显示:公司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23.44%,燃油车同比下滑3.59%。

新能源的故事也很好听,我们另外开篇来讲,这里还是接着看轿车细分市场。

■紧凑型轿车市场:中国品牌凌散而弱小

紧凑型轿车是最大的轿车细分市场,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今年前7个月,国内紧凑型轿车累计销售367万辆,累计同比减少9.45%。品牌市场占有方面,从份额看,德国、日本、中国品牌基本三分天下,差距似乎不是很大。但是,细看却是非常有千秋。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先说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德系车。德系紧凑型轿车在售车型18款,朗逸、宝来、桑塔纳、速腾、捷达,堪称德系“五小宝”,今年前7个月这五款车的累计销量都突破了十万辆,其合计销量占到德系紧凑型轿车的76%。

市场占有率第二高的日系车,在售车型17款,轩逸、卡罗拉、思域、雷凌、凌派的销量依次排在前五,除凌派之外的4款车前7个月累计销量亦有突破十万辆,轩逸和卡罗拉的销量都突破了20万辆,五款车合计销量占到日系紧凑型轿车的79%。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三,在售车型可以说是非常多了,高达67款,可是前7个月累计销量达到6位数、突破10万辆的只有帝豪一款车,荣威i5以8.4万辆的累计销量排在第二,排在前五的车型合计销量占比只有42%。凌散而弱小——真的是中国品牌的风中写照,没有拳头产品,就无力洞开其他品牌的市场壁垒。

从今年各国品牌的月度销量走势看,中国品牌曾在6月走出了一波冲高的行情,但是熟悉市场内情的都知道,这是由新能源车型在补贴退坡前快速冲量所驱动的,6月的特殊冲高也造成了7月市场的深跌,而德系和日系车的销量在同期都平稳微增。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中型轿车市场:多生孩子并不一定好打架

国内中型轿车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售111万辆,同比减少12.5%。在中型轿车市场上似乎就没有中国品牌什么事儿了,只有6%的市场占有率,德系一家独大,吃掉42%的市场,日系也占有3成多。不过,从在售车型数量看,中国品牌并不输……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德系中型轿车在售车型8款,今年前7个月合计销售47万辆,奥迪A4L、迈腾、奔驰C级、帕萨特的单车累计销量都超过了9万辆。

日系中型轿车在售车型也是8款,今年合计销售36万辆,雅阁和凯美瑞的单车销量都突破了10万辆,其次是东风本田的INSPIRE和一汽丰田的亚洲龙,销量相当都接近3万辆。从销量榜单看,日系车的单车市场能力比德系车要强一些,人性化、实用性的设计,较低的维护和保养费用,以及燃油经济性等都是个中原因。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美系中型轿车在售车型同样有8款,嗯,真是很巧对不对,今年合计销售16.6万辆,以君威的销量为最高达到6万辆,其次就是迈锐宝销售3.53万辆,君越和卡迪拉克ADS-L都是2万余辆的水平。美系与日系、德系的单车市场击打能力差别还是蛮大的。

中国品牌中型轿车在售车型16款,依然是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心态,但打架的效果是目前还没有赢——16款车今年合计销量6.7万辆,以红旗H5销量最高达到2.5万辆,但依然没有进到Top 10榜单。其他车型7个月累计销量没有超过一万辆的,长安汽车的睿骋CC年内累计销售9583辆排在第二,再以下依次是绅宝智道7784辆、博瑞GE销售7187辆、博瑞5022辆。看看中型轿车销量NO.1的雅阁,13万辆的水平,这个差距可以说是相当大了……

从各品牌销量走势看,今年以来,日系中型轿车的走势强于德系车型,拉动增长的主要是雅阁和凯美瑞两款车,雅阁已经进化到了第十代,市场对其呼声依然不减。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中大型轿车市场:红旗H7挺进Top 10榜单

中大型轿车市场更是被德系品牌垄断,74%的市场份额归其所有,今年累计销售25万辆,奔驰E级为单车销量最高车型,其次是宝马5系销售8.35万辆,奥迪A6L排在第三。再加上辉昂、宝马5系新能源和奥迪A6L新能源,德系就靠这几款车大家耳熟能详的车雄踞中大型轿车市场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的品牌美誉度让其在多国市场经久不衰。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美系车呢,素喜大,在国内市场主要靠一款凯迪拉克XTS行走江湖,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售3.45万辆,凯迪拉克CT6销售9256辆。瑞典品牌就是沃尔沃啦,沃尔沃S90销售2.2万辆,属于上榜单的中大型车,血统关系还不能算是中国品牌。

中国品牌的中大型轿车没有几款,在售的有传祺GA8、红旗H7、东风A9、瑞风A60、众泰Z700这5款,除了红旗H7挺进Top 10榜单之末外,传祺GA8今年一共买了1280辆,算是中国品牌第二名,其他的,都是7个月卖了不足千辆。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小型轿车市场:由日韩品牌雄踞

其实,从近十年来的市场规模看,小型轿车和微型轿车市场的绝对量是在萎缩的,尤其是微型轿车市场,如果不是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车,这部分细分市场可能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就消失了呢……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小型轿车市场目前被日韩品牌统治,日系车本来在小型车开发上就有优势,因此日系品牌在小型轿车市场上当然独领风骚,45%的市场份额已近半壁江山,中国品牌在小型轿车市场上的份额只有10%多一点。

日系小型轿车在售车型只有区区5款,今年销量最高的是飞度,8.9万辆,其次是威驰4万辆。韩系凭借5款在售小型车也拿下今年21%的市场份额,其中焕驰累计销售3.95万辆,瑞纳销售2.73万辆。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美国车靠一款赛欧打天下,前7个月累计销售5.54万辆,掐指算一算,赛欧在中国卖了有多少年了?同样的还有大众的小钢炮Polo,在国内小型车市场上依然有很高的声誉和销量。

中国品牌小型车,其实也没几款,销量上的了台面的也就只有宝骏310了。其实这十年来,中国品牌小型车一样是“车来车往“,但被市场积淀下来的几乎没有,真是相当希望看到中国品牌车也有这样的“百年老店”。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微型轿车:中国品牌纯电动车的试验场

微型车已经是一个略显尴尬的细分市场,本来中国的微型车市场基本已经萎缩了,但是借由新能源车的发展,市场重新被纯电动车型填充起来,目前国内微型轿车市场上全部是中国品牌,并且全部是纯电池车型。而实际上,在补贴政策逐渐退坡的过程中,微型纯电动车的绝对量也在逐渐缩减,“政策市”自带被动性,从国家政策导向看,这部分市场起码不会继续扩大。

车市透视 轿车市场十年竞争格局之演变

 

其实在整个小型和微型轿车市场上,除了宝骏310之外,国产燃油车型基本全线退出了,取而代之的是新能源车型,而新能源车市场的跌宕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我们另外开篇再表。

全文总结:

梳理着轿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我们不由地会想到“怎么老是ta”、“怎么又是ta”,ta是谁?ta是德系车,ta也是日系车。当我们在看汽车工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看汽车吗?德国工业源远流长,日本工业细致入微,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的全球声誉已无需回避。当我们在看汽车工业的时候,除了技术,除了制造,文化要不要看?管理要不要看?要!我们不是要悲鸣,我们的确该深思,你看,中国品牌轿车型号多,畅销的少、长销的少,小而杂、杂又乱,多生孩子并没有形成合力,也并没有“打赢架”。问题来了,中国品牌怎么搞,恐怕真是个系统性的问题。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