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扑朔迷离 自动驾驶商业化道阻且长

企业 汽车之家 阎明炜 891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2019年即将进入尾声,自动驾驶产业经历了从一开始的资本狂热追逐到慢慢降温,市场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思考开始变得冷静和理性。这一年里,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我们为大家逐一盘点,都有哪些玩家加入了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的大军,他们如何将自动驾驶从试运营过渡到商业化?阶段性成果又能否触动消费者的神经?

前景扑朔迷离 自动驾驶商业化道阻且长

30s读懂全文:

1、Waymo、Lyft、安波福、百度等企业的自动驾驶试点项目都已经纷纷上线。从成果上来看,自动驾驶商业化项目的推进并未满足人们的预期,诸多问题慢慢浮出水面。
2、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进程中,依然存在制造成本高、技术投入大、法规不健全以及市场推广资源不足等方面的制约,未来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成为常态。

●从试点走向商业化

汽车之家对海内外多家企业自动驾驶推广案例进行汇总,从这些试点项目中,我们看到了市场前景,同时伴随着风险和挑战。作为头部玩家之一的Waymo,早在2018年10月就开始了对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探索。由此,众多企业纷纷走上了投身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的道路。

●商业化运营“路漫漫”

目前,自动驾驶打车项目还处于市场探索阶段,不少项目已经将试用范围扩至“企业员工及部分提前预约的用户”,但安全无小事,乘客的生命是不允许拿来试错的。此前,由于在自动驾驶业务中过于激进,Uber就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这也直接导致了Uber的自动驾驶测试业务陷入停摆状态。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要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需要多个传感器之间的有机协助及大量冗余设计。此外,高精度地图的研发工作也不可或缺。在兼顾成本与算法优势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才是对驾驶安全的有效保证。

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核心是如何建立一套适宜的商业模式,打车费用必然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从各家自动驾驶试点项目的落地情况来看,部分项目初期是免费体验,这对于乘客来讲是一次新鲜尝试,但对于企业来讲,则是摸索商业化方向的重要阶段。早在2018年,Waymo曾经提出过书面报告,希望能够就自动驾驶试点项目向乘客收费。目前看来,Lyft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收费经验。2019年,Lyft完成5万笔自动驾驶付费订单,这标志着自动驾驶用车服务具备了全面商业化的可能。

实际上,自动驾驶试点项目的商业化远远不及市场预期,很大程度也是受制于企业测试经验和数据积累不足。为此,Lyft率先公开了自动驾驶数据集,希望通过开放资源,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这一数据集包含超过5.5万个3D注释帧以及可直接使用的地图资源等内容。这样一来,所有对自动驾驶技术抱有兴趣的企业及机构院校的研究人员都能有机会参与到这场竞争中来。

编辑有话说

对于自动驾驶,公众抱有期待,希望这一新兴技术能够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发展得再快一些。消费者所追求的,正是一种无风险的出行便利性。从自动驾驶技术诞生,到测试车辆上路,再到自动驾驶打车服务的推广,我们将有幸目睹一项新技术从无到有,最终成为人类出行史上的一大跨越。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