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车载社交方式是什么样的?目前业内尚未有最终定论。但不防让我们想象一下。
在我们的车机系统上,安装了一款社交产品,它可以是微信,也可以是其他的APP。一天,我和好友四人相约出去玩,由于只有一辆车,需要她们给我发送定位然后去挨个接她们。在出发的前一天,她们分别向我的手机APP发送位置信息。当第二天我上车登陆社交APP的时候,其自动弹出了好友发送给我的定位,并询问我是否进行导航。我回答是,然后其可以在四个位置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路线去接他们。接上她们之后,我们行驶到高速路口,通过APP集成的高速路支付功能,我们没有排队,轻松的就从高速路口进入。在整个驾驶阶段,有工作上和其他的好友发来的信息,我都能够通过语音进行回复。很好的一点是,我接受到的消息,虽然是进行语音播放,但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技术,致使只有驾驶座位才能够听到这些消息内容,不会让自己的隐私泄漏。此外,在车内我还能够自如的和好友进行表情包斗图,甚至是浏览其朋友圈,查看最新动态等。
想象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考虑到驾驶场景的特殊性,即使是在手机社交领域已经占据了强势地位,并被看作未来车内“杀手级”应用的微信,也不得不做减法,即剔除掉所有附加功能,只保留社交原始需求,如收发信息和语音通话。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车载社交则成为了一个有真实市场需求的场景。据J.D.Power《2018中国消费者车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使用体验与偏好调查报告》显示,有50.6%的消费者希望在智能车载系统内安装通讯社交类应用。真实的市场需求,让不管是车企、还是新造车势力,亦或是科技公司,都蠢蠢欲动。毕竟,这是继PC端、移动端之后,可以说是最大的增量市场,且还是格局尚未确定市场。虽说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但目前市场上真正发布了车载社交产品的,尚且只有三家,腾讯微信车载版、阿里上汽合资成立的斑马网络推出的车信,以及新造车势力威马汽车推出的威觅。从传统的PC端,到移动端,再到现如今的车载端,相较于新玩家的入局,其实最大的看点还在于腾讯和阿里之间的社交争夺战。业内皆知,不管是PC时代,还是移动时代,阿里都想在社交领域构筑自己的产品体系,却都以失败告终。但在车载端,阿里依托上汽集团,其车机系统的覆盖已经有了一定的量级,在加上布局比较早,那么其是否能够在车载社交上颠覆微信的统治地位,值得期待。
腾讯如何制霸传统社交?
说社交,就离不开腾讯。不管是QQ,还是微信,都是目前人们最主要的社交产品。无数的后来者想要挑战腾讯的社交地位,其中不乏阿里、网易、小米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但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而腾讯之所以能够确立其社交地位,一方面,在于其对市场环境和机会的把握,不管是PC,还是移动,其都抓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则在于腾讯率先构筑起来的强社交+强内容的生态体系,强社交让用户置身于我如果不用他的产品,就无法和其他人进行联系的感觉,强内容则让用户将注意力更加关注到社交产品内容当中,从而不断增加用户粘性。业内皆知,腾讯成立于1998年,当时主要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到了第二年,腾讯仿照当时ICQ这一国际聊天工具,研发了OICQBeta 1。2000年,OICQ正是更名为QQ,其企鹅形象和“滴滴滴”的专属声音可以说是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事实上,在QQ崛起的年代,其并不是一家独大,甚至可以说是群狼四绕。据了解,当时名头最响的,有新浪、网易等聊天室,最高峰的时候,网易聊天室的一个房间就有几万人同时在线。
但QQ在2002年创新推出的QQ群,可以查看聊天记录、自定义好友名、好友绑定、摄像头绑定、手机通讯录保存云服务器等功能,让QQ迅速转型为真实的社交网络平台,也将早期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转变为真实的用户关系。
2003年后,QQ推出QQ秀形象、群相册、QQ空间等功能,则不断深化满足了用户的潜在社交需求。这也使得其人气一直保持旺盛,当年,其用户注册量就已经突破了两亿人。QQ用户数量的累积,以及构筑起的强社交关系则为腾讯之后社交地位的奠基打造了第一道防线。事实上,在腾讯QQ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启蒙期。2000年年底,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移动梦网”计划。同时,中国电信则提出了无线概念。2010年之后,我过移动互联网则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同时,2011-2012年,宽带中国战略全面启动。基于此背景,在2011年1月21日,腾讯正式上线微信。在其之前,小米已经率先推出了米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最初,微信并没有干过米聊,原因在于米聊增加了对讲机功能,致使其用户猛增100万,从而拉开了与微信的差距。但之后,微信上线语音功能,则使其用户数量迎来井喷式增长。
2011年7月,微信推出查看附近的人功能,该功能彻底扭转了败局,使其日新增用户超10万。与此同时,微信也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QQ,为微信导流。到2013年,微信彻底打败米聊,奠定了自己在社交领域的地位。
基于手机通讯录和QQ用户数量所构成的强社交关系,让微信彻底成为了另一款成功的社交产品。甚至据说,当时有部分人是因为周围的人都在用微信,而自己功能机不支持微信,因此去买智能手机的事件。由此也能够看出腾讯在社交这一块通过强社交所打造的核心竞争优势。不过,如果只是单纯的停留在社交原始需求上,腾讯也不会发展到现在的地步。不管是QQ,还是微信,其附属功能和相关内容产出,都足够满足用户其他的社交属性以及对内容的需求。举例来说,在QQ和微信上,有QQ看点和微信公众号平台,其内容产出能够满足用户日常对消息和娱乐八卦的需求,甚至腾讯微信公众号还成为自媒体崛起的主要平台。此外,基于QQ号和微信号,则能够一键登录腾讯旗下海量的内容平台,如QQ音乐、腾讯视频、QQ阅读、腾讯新闻等,甚至与腾讯合作的第三方平台,也可以通过微信号一键登录。当前,腾讯的内容生态,几乎可以说是覆盖了人们消费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毫无疑问,强社交+强大的内容生态体系,让腾讯坐稳社交之王的地位。但腾讯崛起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来自行业内的挑战是一环接着一环,尤其是来自阿里的挑战。互联网流传着一句话,即腾讯没有做电商的基因,阿里则没有做社交的基因。但后者却从未放弃做社交。早在PC时代,阿里就已经意识到社交的重要性,因此,基于淘宝,其做了阿里旺旺这一客户端。虽然阿里旺旺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但其致命的地方则在于使用场景的特殊性,即它是一款临时性的买卖家进行实时沟通的工具,一旦交易结束,双方的交流自然会中断。不能够转变成真实社交的产品,在QQ面前自然没有胜算。到了2013年,在移动社交兴起发展,微信已经打败米聊收拾残局之时,阿里宣布将力推移动社交工具“来往”,马云甚至亲自为其站台推广。然而,即使来往在产品功能上多是针对微信,但由于阿里的电商基因,其吸引最多的,还是众多商家的入住,而不是真正的普通用户,其结局自然不言而喻。
此后,阿里巴巴还在支付宝上上线“圈子”功能,但因很多大尺度照片,掀起轩然大波之后,被迫停止业务发展。
眼见To C领域的社交已经无望,毕竟腾讯的社交地位已经奠定,所以阿里转战To B社交,研发“钉钉”这款产品,转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事实上,从产品功能上来看,其并不能够完全称之为一款社交产品,更多的还是偏向服务类。但也正是基于这款产品,阿里算是尝到了社交的甜头。在汽车领域,BAT三大巨头围绕自己的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深入布局,百度的核心在自动驾驶,阿里则是在车机系统,腾讯则在上层应用。那么,尝到了社交甜头的阿里,比腾讯先入局汽车领域,是否能够一洗传统社交“之耻”?
车载社交之争
相较于移动社交产品功能的多样性,车载社交产品则比较单一,毕竟,整套产品逻辑是不相同的。一方面,驾驶场景对于驾驶员的注意力是有天然要求的,事关行车安全问题,所有的企业在设计产品时,不得不谨慎再谨慎。另一方面,车载社交工具需要基本的操作系统或平台来实现,但当前并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在汽车上提供成熟的跨平台解决方案。换句话说,目前各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和相关解决方案,想要在汽车上实现像如今手机上统一的操作系统,并集成相关应用,还需要很长时间。也正因此,目前市场上发布的三款社交产品,基本上都是提供最基础的社交功能,即收发信息和语音通话。不过,相较于威马汽车的突然入局,腾讯和阿里在车载社交领域的布局可以说是更水到渠成。于腾讯微信而言,基于其在移动社交领域的积累和布局,可以说是很多车企都希望其能够上车。甚至当前市场上已经有打着微信旗号的车联网平台出现。但此前马化腾曾在公开场合说过:“现在一些车企的车联网中搭载的信息都是不正规的,没有的到微信授权。”车企希望正版微信能够上车,一方面是满足用户的真实社交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其能够成为自身的爆款产品,从而能够形成特殊的竞争优势。对腾讯来说,将微信搬上车,除了满足各种需求外,从其自身来讲,在移动社交领域其发展已经见到了天花板,但汽车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这能够有效的满足腾讯未来的发展需求。
基于此,今年8月,在重庆智博会会上,腾讯联手长安,正式演示了微信车载版的使用方式。其中,通过语音交互,用户能够给好友发送和收发相关信息,同时还能够进行语音通话。
而除了语音交互之外,腾讯还将车载微信版与车身硬件进行了打通,在方向盘上有专属的微信按键,一键就能收发消息和语音通话接听等。对于微信上车,外界可能会认为腾讯是基于汽车场景再造一个生态体系。但事实上,此前车云菌与梧桐车联相关负责人沟通时,其表示,腾讯并不是想要在汽车上再造一个微信,而是基于目前手机微信已经形成的生态体系,将汽车端接入进来,这也就相当于在汽车上打造一个符合驾驶场景的电脑版微信。基于此,我们不难看出,腾讯在车载社交领域的布局有着天然的优势。前文有所言,在移动社交时代,基于强社交+强内容的核心竞争力,腾讯微信不管是用户数量,还是产品的生态体系,都已经遥遥领先。因此,微信上车,则不需要为用户和内容生态体系所操心,其移动社交领域的用户,就是其车载社交场景上的天然用户群。同时,基于微信这一天然的超级账号体系,腾讯还可以在车上打通其海量的内容平台,基于微信账号,就可以实现一键登录。相较来说,阿里由于在传统社交领域的失败,其在车载社交领域并不具备天然的优势。尽管如此,但其仍有与微信一战之力。2015年,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各出资50%成立了斑马网络。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已经开发出完整的底层车载OS系统,并搭载在上汽集团旗下品牌车型中,尤其是上汽荣威,几乎可以被看作汽车领域智能汽车的典型代表。因此,阿里能够通过车载OS对车内社交产品进行深度定制化。同时,由于和上汽集团的深度绑定,其汽车产品已经达到一个量级。在目前车企还各自为战的格局中,车机系统的搭载量在一定程度上则代表了用户数量。今年8月,上汽与阿里就斑马网络的股份问题再次明确分权,阿里占绝对控股优势,两者可以说是已经分家。上汽旗下部分品牌也转用其他车联网系统。但从斑马的角度来说,不管是目前已经存在的搭载斑马智能网联系统汽车的数量,还是之后走向更加开放的斑马所寻求到的合作伙伴,都会给其带来竞争优势。
此外,在产品功能上,对于车内真正的社交方式,业内还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人能够断言真正的车内社交应该是什么样的。因此,未来谁能够真正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功能,就像当初QQ群、微信的语音功能等,谁或许就能够赢得真正用户的青睐。
基于此,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车信除了基础社交功能外,还有车友圈功能,用户通过该功能可以和朋友组成车队,不仅可以实时查看对方车辆位置,还能够拉群聊天对话。如果这一功能真的能够实现,对于车信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先发竞争优势。
新玩家的入局
腾讯和阿里的社交之争,从传统PC到移动,再到车载,从激进创新到不断做减法,可见车载社交前景很好,但想要做好,却很难。无疑,车载社交市场是一片蓝海,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车企中的新造车势力由于具备互联网造车基因,可以说是目前车企中最能够接受智能化和网联的企业。威马汽车成为首个尝鲜的企业。
今年10月底,威马汽车向其用户推送了全车交互系统Living Engine 1.3.1版OTA升级,其搭载的其社交平台“威觅(WMeet)”成为最大亮点。
对于这款社交平台,威马汽车给其定位是一款为智能汽车量身打造的“原生”应用。功能上,“威觅”可以让威马用户率先体验“双手不离方向盘”,基于个人信息定制的伴随式“零压力”轻社交。对于推出这样一款轻社交产品,威马汽车表示其不仅是为了满足广大用户车载社交刚需,更是为车内智能空间补上社交数据的关键拼图,进一步构建车主360度的数据画像,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应用层面上更好的OTA升级。除了车企之外,车联网公司和其他供应商也是跃跃欲试。如大众和出门问问合资成立的大众问问打造的“众趣”平台的任务是提供服务聚合,来应对消费者“定制出行”中的一系列服务连接。因此,该平台一定是一个社交形式,其核心在于打造其中的连接关系,表面上看是服务、数据以及应用的打通,实际上连接的是用户本身。事实上,背靠大众的大众问问,在一定程度上则代表了大众在车联网领域的布局。此外,在此前车云菌测试科大讯飞的飞鱼OS系统时,在其交互界面上看到了车友圈功能。在相关介绍中,有一项信息显示,当用户在飞鱼OS系统上玩游戏时,讯飞后台比赛结果的分数会同步至车友会平台中,该平台会对用户进行一定的积分奖励。从字面上来理解,该平台有一定的社交基因,不过其是基于游戏互动和相关奖励机制来促发相关的互动交流。后续车云菌就此对科大讯飞方面进行采访,其并未回应该功能具体信息。不过,可以看出,科大讯飞作为目前国内车载语音市场的领头企业,其对于车载社交也是跃跃欲试。当然,不管是腾讯、阿里两大巨头对车载社交的争夺,还是众多新玩家的悄然入局,我们都不难看出,车载社交之争已经在路上。未来,车载社交领域是否会重新回到传统社交领域的百家姓争夺战,腾讯是否又能够在此过程中再次占领高位,都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