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00万辆之上的高位,2016年的中国车市依然实现两位数的迅猛增长,这种幸福令部分车企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在产能上开始捉襟见肘,尤其是去年销量骤升的自主车企和日系车企。
正在美国底特律领尽风骚的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乘用车”),成为了北美车展110年历史首个进入主馆的中国汽车企业。不过,无比风光的背后也有自己的“烦恼”。作为中国车市增长速度最快的自主车企,广汽乘用车正一次次遭遇产能的困扰,旗下自主品牌广汽传祺销量从2011年销量1.7万辆,到2015年销售超1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超80%。
2016年,广汽传祺借助SUV热潮又一次超水平发挥,早在9月提前完成全年22万辆的销量目标,最终全年销量实际销量为37.08万辆,同比增长高达97%。而去年销量快速攀升,再次令广汽乘用产能捉襟见肘,成为产能明显跟不上销量的代表之一,包括广汽集团(23.140,0.45, 1.98%)副总经理吴松在内的多位高层在去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皆坦承,广汽乘用车遭遇产能不足、市场缺货的压力,其广州工厂只能靠日夜倒班、24小时不停车的方式来加班生产。
直至去年7月底,经过一年多时间建设的广州工厂第二生产线投产“救急”,新增产能15万辆,加上第一生产线原有的20万辆产能,广汽乘用车产能达了到35万辆/年。不过,由于GS4等车型的热销,新增的产能很快又被“吃掉”。 目前,即使通过工艺创新和产能挖潜,广汽乘用车广州工厂现有两条生产线总产能也只有40万辆/年,将可能影响到广汽传祺今年的销量扩张。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广汽乘用车在去年已挺进新疆投建工厂,基地将分两期建设完成,一期建成5万辆/年产能,二期扩建至10万辆/年产能规模。该工厂主要生产广汽自主品牌传祺系列产品及零部件,其中一期投放SUV车型GS4和新能源车型GS4 PHEV。此外,广汽传祺对原吉奥杭州工厂的改造项目也在推进中,预计今年改造建成,产能为20万辆。新疆以及杭州工厂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广汽乘用车产能将达到65万~70万辆,这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企业的产能压力。
与广汽乘用车一样,位居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长安汽车(15.280, -0.14, -0.91%)以及快速增长的吉利汽车等自主车企,也遭遇产能不足的烦恼。
2016年,长安品牌乘用车销量达128万辆,同比增长27.6%。在快速增长的背后产能不足这一问题在近几年常困扰着长安。长安继此前投资33.7亿元在重庆建设整车工厂之后,配套发动机工厂也在布局中。据长安汽车2017年1月10日发布的公告,该企业将斥资39.48亿元用于《H系列五期、NE1系列一期发动机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其中NE1系列发动机为长安最新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长安汽车方面表示,此项目有助于优化发动机产能结构,与该企业未来整车产能相匹配。
不仅自主车企,日系车企在华也普遍遇到产能不足的尴尬。受益于中国小型车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日系阵营去年在华集体发力,日产、本田以及丰田的实际销量均超过了自身制定的销售目标,这三大日系车企巨头皆在华创下历史最高的销量记录。在日系阵营中,日产仍然高居榜首,较2015年实际销量增长8.4%,增至135.46万辆;本田排名第2,同比增长24%,达到125.6万辆,在不包括商用车的乘用车市场上,本田的销量在中国首次跃居榜首;排名第3的是丰田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2%,增至121.42万辆。
在日系车企销量一片“飘红”中,东风本田2016年的终端销量突破59.6万辆,同比增长47.44%,以行业均值三倍的增速,位列日系合资品牌增速第一名。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陈斌波近日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也并没有回避谈及产能承压这一问题。东风本田现有两个工厂的标准产能总共是51.2万辆,而2016年的销量已比产能超过8万辆左右。
2017年,东风本田的年销量初步目标瞄准65万辆,同比增长14%。“产能不够是肯定的,相差10多万辆,这主要靠整个生产总值调整来完成,除了加班,包括还采取三班两倒生产体系来完成,2017年必须要把产能拉到更大的极限,对包括设备保障能力及人员培训在内的生产制造体系挑战非常大。”陈斌波说。
2016年12月8日,东风本田第三工厂正式动工,将分两期建设完成,其中一期项目预计于2019年建成投产,年产能12万辆。陈斌波表示,第三工厂在2019年投产之后可以局部缓解产能压力。而现在主要通过生产体制调整、增加人员来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这种考验也会赋予企业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本田在华另一合资企业广汽本田去年终端销售(含Acura进口车)66万辆,同比增长9.6%。已启用了第三工厂一期的广汽本田,目前三家工厂的总产能为60万辆,销量也已超过产能。2017年,广汽本田计划销量目标是69万辆。相对东风本田,广汽本田目前产能不足压力相对小些,广汽本田第三工厂二期尚有12万产能规划,不过,至于何时启动二期尚未有具体的日程表。
此外,日产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日产的产能也已饱和。2016年,东风日产零售销量突破113万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10.9%。第一财经记者从东风日产了解到的情况是,该企业四地五厂的总产能为110万辆,目前正通过加快自动化项目改造等提升生产效率。 丰田在华的产能也较为吃紧。第一财经记者此前向丰田了解到的情况是,丰田在华产能为为101万辆,此外可以通过灵活调整,预留一定的弹性空间。而在去年,丰田在华销量也已超过产能20万辆。丰田旗下广汽丰田有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谈道,目前广汽丰田两条生产线产能为36万辆,而该企业在去年销量为43.73万辆,存在产能不足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兰达等车型供应不足,不然广汽丰田去年增速将更快。2017年,广汽丰田销量目标仅为43.5万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近几年广汽丰田的重点落在加强内部结构性改革,因此在制定销量目标时都相对谨慎。今年底,导入丰田新全球底盘架构(TNGA)的第三生产线将建成。据了解,新生产线将以年产10万辆为开端,未来根据需要可扩充至年产22万辆。
目前,产能吃紧的部分车企,在规划未来产能扩张时依然较为谨慎。未来,中国车市很难重现2016的车市增幅,虽然一部分厂家的产能不足,也有不少汽车厂家盲目扩张,汽车产业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产能释放过剩与市场需求不旺之间的矛盾在未来几年将加剧,汽车产品已从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竞争无疑将更激烈,车企制定未来的生产计划时应紧密关注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