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40年|乘用车从无到有向上路

企业 中国汽车报网 1274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年的风云变幻,见证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完美蜕变。从1978年的14.9万辆到2018年1~11月的2532.5 万辆,我国汽车产业用了40年的时间,走完了其他国家近100年才走完的道路,成为不折不扣的汽车大国。而乘用车产业作为我国汽车产业的支柱,40年来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40年前,我国轿车生产“几乎是空白”,今年前11个月,乘用车产量已达2047.4万辆。

数字量级的不断增长,勾勒出我国乘用车行业飞速发展的不凡轨迹。而40年来,随着我国汽车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乘用车也从“千金难买”的“稀罕物”,成为了走进千家万户的代步工具。乘用车的发展史,记录了汽车消费不断升级的历史进程,更书写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汽车社会波澜壮阔的成长史。

奋进40年|乘用车从无到有向上路

♦从无到有 突破藩篱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就是这样一个年份,从这一年开始,由乘用车大发展引领的汽车社会的形成和逐渐成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

改革开放之前,拥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值得自豪的事。一个上班族用半个月工资,才能买上一辆自行车。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当时小两口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对几乎所有人来说,拥有自己的汽车,只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

上世纪 80 年代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逐渐普及,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出行工具,我国也一度成为“自行车王国”。在这个时期,我国乘用车生产也开始起步。中外合资,引进技术,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节点。合资车企的涌现,使我国乘用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关键性转变,为乘用车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鲜血液,将我国汽车工业带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此后,以“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乘用车,也更多地出现在普通中国人的视野里。但对于当时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他们依旧没有想过能拥有这么一辆车,其高昂的售价,让普通消费者望尘莫及。当时一辆桑塔纳的售价大约为 20 万元。不仅如此,即使能拿出这笔钱,私人购买还必须得到工商局的指标和相关介绍信,还要办理繁琐的购车手续,才能获得购买资格。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桑塔纳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很多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首选。也正是因为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管理方式,使“轿车是否应该进入家庭”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热议。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注定了汽车不只是生产问题和技术问题,更不是国民收入低的问题,是体制门槛限制的问题。如果不打破特定意识形态下的经济体制的羁绊,我国汽车工业永无出头之日。没有彻底从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彻底转变,汽车进入家庭,既没有政策,更没有基础。但无论如何,改革开放初期的 10 年,经过不懈努力,我国乘用车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从有到优 轿车为王

改革开放,先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接下来该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1989年,是我国乘用车发展史上又一关键年份。这一年,我国的汽车工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此后的十年,是我国乘用车飞速发展的十年,乘用车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奠定了基本的生产格局和产业基础。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乘用车产品的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此外,1994 年公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确认了私人购买汽车的可行性,并明确,到2000 年,我国汽车总产量要满足国内市场 90%以上的需要,轿车产量要达到汽车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基本满足进入家庭的需要。从这一政策起,轿车开始了对国内乘用车市场长达数十年的“统治”。

1999 年之前,我国可以说是汽车社会“前夜”,由于国民生活水平尚不高,乘用车消费一直未被激活,轿车成为很多“先富起来”人群的追求,“老三样”得到了这些人的热烈追捧。而在这期间,正是由于看到了我国私人购车的光明未来,一些自主品牌车企开始涌现。1997 年,奇瑞汽车的前身——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公司成立;1998 年,吉利生产的第一辆车“豪情 6360”下线。自此,自主车企投入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伟大洪流中,也开启了本土汽车产业新的诗篇。

我国真正进入汽车社会的标志,是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浪潮袭来。在此期间,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轿车生产技术大大提升,新车型层出不穷,汽车消费结构升级。200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实施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自此,乘用车产销进入“井喷”时期。2003 年,我国乘用车销量达到 215 万辆,其中轿车销量突破 200 万辆;2006 年乘用车销量达到 517.6 万辆,轿车占总销量的比例超过 80%;2009 年,乘用车销量一举突破千万辆,达 1033.13 万辆,同比 增 长 52.93% ,其 中 轿 车 依 然 领涨,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最大新车产销国。

在这一阶段的乘用车市场上,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主旋律。中国人的出行观念的转变,汽车越 来越普及,许多家庭都有购车的欲,但许多人已经对“老三样”产生了审美疲劳,出现了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性价比“新三样 ”—— 伊兰特、凯越、福美来。促进“老三样”向“新三样”转变的是,中国城镇、乡村公路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高速公路里程的迅速增 加,以及“村村通”工程激活了大小城市、乡村的汽车消费。自主品牌车企也在这一阶段打 下了良好的用户基础,奇瑞QQ、吉利自由舰、奇瑞风云、长城赛弗等价廉物美的产品,圆 了更多家庭的汽车梦。

销量的井喷,实现了乘用车市场从有到优的转变。

♦从低到高 SUV大行其道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大跨越。此前受欢迎的廉价低端车,已经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购车理念,也从价格至上,转变至更看重产品品牌、设计、动力操控、空间等。基于此,SUV 进入大行其道的时期。SUV 的兴起和乘用车市场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市场需求从低到高转变的缩影。汽车已不仅仅是出行工具,更是一个生活伙伴,舒适、豪华、好看、好开……这些因素都必不可少。除此以外,自驾游的逐步兴起,SUV 也更能够满足长途旅行的需要。总而言之,SUV 车型的高速增长主要源于其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伴随着国人对于车辆大空间、视野好、通过性高、有面子的特殊要求,SUV 热潮的逐渐兴起。从 2012年开始,SUV 进入爆发期,相比之下,轿车显然后劲不足。特别是近5 年来,SUV 细分市场销量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 40%,远超行业平均的增速水平。值得欣喜的是,依托在 SUV 市场的发力,自主品牌已经在销量上逐渐拉近与合资品牌的距离。“神车”哈弗H6多年屹立SUV 销量榜首,吉利博越成为都市SUV 新宠。

在竞争层面分析,SUV 也正在成为自主车企向中高端迈进主导产品。自主车企紧跟汽车技术变革和用户需求变化的新趋势,持续实施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商品力和营销力,长安、长城、吉利等乘用车年产销突破百万辆,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各车企正通过有竞争力SUV车型投入在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成为其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的主导车型,如:广汽传祺高端车型 GS8、长城 WEY VV7、VV5、吉利领克01、02。

伴随改革开放 40 年迎面而来的,还有社会出行方式的变革,在当下和未来承载这一变革的,无疑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基于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制造所诞生的新造车企业层出不穷,也由此产生了传统车企与互联网造车在观念、模式上的争论与相互影响,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汽车“四化”,对车企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更便捷、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更共享的汽车生活方式,这将在下一个 40 年,推动我国汽车社会进入崭新的时代。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