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内饰企业整合完成

企业 中国汽车报网 358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3月31日, 延锋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简称“延锋汽车内饰”)2016年创新展车ID16在上海亮相。ID16融入了约30项创新技术,集中展示了汽车内饰智能化发展趋势。
“ID16中60%~70%的技术具备量产可能或已被应用在未来车型上,比如表皮技术、门板和副仪表板智能收纳空间的软质卷帘门技术,30%左 右是为将来储备的概念型创新。”延锋汽车内饰首席执行官罗永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ID16整合了延锋跨越多个汽车领域的智能理念,能满足数字移动时代消 费者对现代化设计和舒适性的要求,并响应自动驾驶的发展潮流。
■ 智能化引领内饰革命
智能互联正在渗入汽车设计的每个环节,一直被赋予舒适性、安全性两项主功能的汽车内饰也不例外,正在逐步被附上智能化的标签。智能内饰是顺应智能驾驶时代的产物。
罗永瀚认为,未来传统内饰产品的形式与功能还会延续,如仪表板、门板、副仪表板等,但内饰总体会越来越趋于智能化。智能内饰能够让用户自如地在 车内空间做其他事情,且体验更佳,驾驶过程成为一个移动空间。比如将更大的屏幕、更灵活的储物空间、可转动小桌板等更好地结合在内饰产品上,在改进内饰设 计开发的同时兼顾其功能性。
这一点在ID16上体现得非常充分。记者发现为满足汽车内部空间智能储物的要求,ID16在副仪表板区域单独配置了一个可个性化设置、可变的中 央储物仓。据悉,这种多功能储物空间方案优化了现有储物空间、降低了部件复杂性,并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可操作性。从彩色功能性LED氛围灯环境照明系统、采 用精良皮衬技术的仪表板和功能性可加热扶手面料,到有背光照明的织物图案或有孔皮革的个性化的车门内饰衬板,在ID16上展示的系列创新技术增强了用户体 验、提升了乘员感观,也直观展现了在满足车辆内部空间个性化和差异化要求方面的巨大潜力。
■ 整合完成 加大研发创新投入
2014年5月,延锋抱着“做全球最大汽车内饰企业”的理想,与江森自控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双方开始整合并组建团队。 2015年7月,延锋汽车内饰正式成立,历经一年的整合,延锋汽车内饰能够实现初心吗?
“成立后,公司加快整合步伐,充分发挥双方在技术开发、客户结构、生产布局、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优势和协同效应,业务上形成战略联盟,建立全球布 局;技术上坚持以突破性思维引领高成效创新;运营上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罗永瀚说,截至2016年2月,延锋汽车内饰共获取新业务60亿美元,各区域业 务稳步增长,获批新建或扩建工厂12家,将在今后几年内陆续建成投产。预计未来几年,销售额将超过100亿美元,基本业务复合增长率达7.2%。
整合不仅是资产的整合,更是两家不同公司、不同国家团队的整合。这也是过去一年里延锋汽车内饰的工作核心。“两家公司花了一年多时间将最佳、最 合适的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建立最合适的组织架构与运用流程,尽管还有需要提升的地方,但整合很顺畅,目前状态是最适合的。”罗永瀚说,接下来的重点是如 何更好地执行并交付产品。
不过,对文化差异较大的两家企业来说,如何在管理上取得平衡是至关重要的。罗永瀚认为,与其他中资企业最大的区别是,合资公司成立之前,延锋汽车内饰已经在海外设立了生产基地,且拥有多年的海外运营管理经验,这是促成双方成功整合的关键。
由于汽车周期性明显,汽车内饰行业前期投资大,后期回报慢及利润低等因素,2014年以来国际汽车内饰巨头兼并重组动作频频。延锋汽车内饰将如何面对这一压力呢?
罗永瀚表示有三大武器:首先,延锋汽车内饰在全球有8个技术中心。全球资源的整合会产生协同效应,通过合理分配与利用这些资源对于降低成本是有 好处的。其次,延锋汽车内饰具备全球统一标准的工程开发流程,这套流程打破了语言与地域局限。此外,强大的现金支持也是区域性或小型供应商无法具备的优 势。“如今,延锋汽车内饰已经具备完备的全球布点,今后的重点是在研发、创新方面加大投入。”罗永瀚说。
此外,对于几个月前江森自控做出剥离包括汽车座椅在内的汽车业务的决定,是否会对延锋汽车内饰产生影响,延锋汽车内饰首席商务官苏怡如认为,在 2014年双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时,江森汽车业务的管理层参与了延锋汽车内饰的整合谈判,当时江森已经有计划逐渐剥离汽车业务。延锋汽车内饰是一家独立运 营的企业,无论股东如何变化,都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因此江森内部变动不会对延锋汽车内饰产生影响。罗永瀚也透露,延锋汽车内饰暂无收购其座椅业务的打算, 目前只专注于内饰领域。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