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根本是要思考如何解决汽车消费质量,而非再次透支。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剧烈动荡,28年以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面对这一超强经济“引擎”的低沉喘声,有关部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一揽子拯救经济、拯救车市、拯救消费的举措被拉了出来。
不管有没有用,表率很重要,证明自己在干活。
1月28日,发改委联合十部门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
由于涉及部分农村车市消费,该《方案》被媒体解读为新一轮“汽车下乡”。其隐含意义是,“有问题就找农民”,这是一种传统,几千年了。
当然,作为执政方针,必须得换个说法。
针对《方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解释到,“今年将制定促进汽车、家电等热点产品消费的措施,并有望在年内实施,这对于低迷的汽车消费市场来说好比‘久旱逢露’。”
但是,这个“露”未免太没诚意了,就像一个蜃楼,看着美好,实际摸不着。
因为相较十年前那次汽车下乡直接拨付50亿专项资金,这一次“只见号令,不见资金。”
或许,财政部有苦难言,比如十年前给50亿,现在肯定不止50亿,等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认为,《方案》仍是方向性的文件,落地的难度很大。
“方案出台后我们公司内部专门开会研究,最后的结论是不会有什么作用,因为国家财政不出钱,说是‘有条件’的地方财政可以适度予以补贴。”一位车企人士说到
尽管响应新一轮“汽车下乡”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寥寥,但年后车市的下降幅度确实在收窄。
3月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74.1万辆,与2月相比跌幅收窄至12.1%,前三个月汽车累计销量637.2万辆,同比下降11.32%,降幅比1-2月缩小3.6个百分点。
不管是不是这一轮“汽车下乡”的功劳,至少车市出现了好转,这是一个重大信号。
但有关部门似乎并不这么看,不论是不是好转,车市依然处于降幅状态,这就不能。
也对,一个人享受了几十年的高光荣耀,短时间内肯定接受不了这种现实打击,何况是有关部门。
于是,发改委又出手了。
4月17日,一份《进一步扩大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的文件在网上疯传,拟发的是发改委,所以文件的真实与重要性都是红头级别。
相较上一波汽车下乡的不痛不痒,这一波发改委动真格了。
比如松绑限行限号政策,取消无车家庭购车限制,限购城市今明两年的车牌增量指标增100%,在拥堵区域外不再限制车牌发放,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等等。
是的,发改委这是要拿地方政府“开刀”了,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新能源只认纯电动,不认插混”的大京城。
且不说发改委能否撼动北京的新能源政策,仅仅是松绑限行限号这一点,就显得相当激进。
为什么激进,因为限行限购与限牌是大城市治理拥堵的最大利器,如若松绑也就意味着整个城市此前的建设规划都会遭遇动摇,甚至信心崩塌。
汽车消费环境的乱象和痼疾,绝非一夕可破除,即使逐渐废除,前提是得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来。
有关部门应该做一些反思,不能车市下降就想着刺激消费,几千年养成的消费习惯岂可朝夕可改变的,也要想想如何在其它楼市等地方松松绑,这才是真正的解放消费。
没见过大腿被绑住,松绑双手,就能跑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