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车联网的道路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我实在忘不掉,大学时同宿舍的室友夜以继日地打开微信,下拉菜单,点开跳一跳,只为超过隔壁宿舍同学的挑战记录。你又超我,我又超你,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一时间内,大家仿佛都迷上了这个小游戏,然后紧接着是一些「小众高端电商平台」欢天喜地地感谢小程序给他们带来的流量和荣光。
一个简单的下拉交互,一种更轻量化的应用,就能轻易收割大波流量?显然是的,今天这个模式也被搬到了车上,所以这次我们就来聊聊「车载小程序」。
关于车载小程序
车载小程序与小程序类似,是一种小而美的轻应用,不像 App 那样大而全。
在车内场景,对于用户而言,你需要它的时候它就会自动唤醒,你不需要了它就消失地没有痕迹;对于 OEM 而言,它不需要下载和安装,可以直接在云端更新上线,所以它也不会对车机硬件造成更大的负担;对于开发者而言,有专门开放的车载应用框架,它易于开发,方便迭代,不像开发 App 那样复杂。
听起来很美好是不是?开放简单,轻松接入,方便迭代,而且可以自动唤醒。
的确是有这样的优势,但好戏还在后面。(可怕的来了)
首先,小程序是基于一个虚拟环境上跑的应用,对小程序本身要求低了,对虚拟环境的要求就会提高。
而且,无需下载、用完即走的特点,也让小程序的热潮来得快、去得更快。
目前,BAT 三家都在发力小程序:阿里支付宝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腾讯微信小程序。
对应到车内场景就是:AliOS 车载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腾讯小场景。
小程序的开发的确简单,但是 BAT 三个平台是不互通的,所以依托不同平台就要单独开发一个专门的小程序。要依托 3 个平台,就要开发 3 个适配小程序,而 3 个小程序在后期的维护成本是很高的。车内场景同理。
而且在车内环境下,不是「人找服务」,而是通过语音或者自动唤醒的模式,实现「服务找人」。所以这些小程序开发好以后,还要和 BAT 本身进行适配。
这个适配的过程就非常麻烦了,它的难度和开发一个车载小程序根本无法相提并论,BAT 自己要做非常多的「适配」工作。
这个过程中,BAT 要思考如何将小程序与自己的整套系统融合。比如小程序和场景引擎的融合,与整体的交互逻辑/UI 融合等等,这么一来开发周期不会太短。
简言之,BAT 提供的是一整套的系统,「交互框架」和「场景引擎」是整套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小程序」只是这个架构里被调度的资源。
所以,让一个小程序在车上跑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小程序与 BAT 的整套系统适配,如何让小程序与引擎场景融合地更适合车内场景。这个过程需要 BAT+开发者共同完成。
车载小程序玩家之间的差异
腾讯:
最开始是腾讯微信掀起的小程序浪潮,前两天在腾讯全球数字大会上,腾讯再次炒热「腾讯小场景」这个概念,将小程序作为切入车联网的战略入口。
不过虽然小程序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只有开发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是和自己系统的适配,所以腾讯在车联网领域,该走的路一步都不会少。
腾讯采取了小程序「开放」的战略,但也不是瞎开放,而是有规则、有门槛的开放。如果什么都外接进来,很容易造成生态混乱。就目前腾讯演示的小场景功能来看,接入的小场景并不多,可见门槛之高,适配之难。
以腾讯之前在小程序上的优势积累来看,偏 To C 的「游戏」、「社交」和「电商」是腾讯的优势,未来腾讯有可能会在车载领域继续在这方面发力。
阿里:
在今年上海车展,阿里确认正在以支付宝小程序为通用框架,研发基于 AliOS 的车载小程序。
支付宝小程序是阿里从支付工具走向场景平台的技术载体,是蚂蚁金服面向商业生态的开放技术的一环。
所以背靠芝麻信用支撑的信用体系,以及阿里之前在电商方面的积累,支付宝小程序瞄准了「商业」和「生活服务」两个类别。
这样能看出,阿里的小程序布局其实是更 To B 的。虽然没有强烈的社交属性,没办法成为「跳一跳」那样的爆款,但在车载领域植入一些更理性、更实用的基本生活服务功能,也有优势可言。
百度:
在今年美国 CES 上,百度发布的 Apollo3.5 全面接入了百度智能小程序生态,且已经支持 80+款小程序。
与百度/腾讯不同的是,百度小程序的特点在于「开源」。
微信和支付宝的小程序都只能在封闭的 App 上运行。而百度则是可以,且唯一可以实现跨 App 运行的小程序平台。
它可以一次开发多端运行:比如它可以运行于百度 App 上,可以运行于百度贴吧、百度地图等百度系 App 上,还可以运行在外部的浏览器以及 App 上,只需要这些 App 支持百度智能小程序。
这样的开源能力,同样适用于小度车载 OS,这可以省去开发者很多麻烦。
OEM 如何看待小程序
BAT 研发一整套系统,一方面是为了帮助车厂完善产品,一方面是为了控制流量入口,为后面的商业化形式铺路。
OEM 选择和 BAT 合作,一方面是为了探索用户真正想要的内容和形态,一方面是在学习如何研发自己的车联系统。比如正在和阿里斑马智行合作的上汽大通,自己前几天又搞了一个蜘蛛车联……
对于 OEM 而言,他们并不在意生态是以何种形式接入进来的,而是在意最终的功能好不好用,数据的所有权是否被二次分割,能否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如果一些基础的导航、语音、内容功能都没做好,小程序外接了一堆唱歌、点外卖、玩游戏的功能,其实没有任何价值。
GeekCar 一直有一个观点,在当下这个阶段,能把车内最基础的功能做好,就已经很伟大了。所以具体的生态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整套方案好不好用。
总结
本质来说,小程序这个技术/形式不能算作优势,优势在于技术背后「能良性循环,有综合价值」的应用生态,技术/形式不过是综合权衡的结果。
而且「小程序」这个形式也不算颠覆式的创新,类似的轻应用还有其他形式,比如斑马在 16 年推出的 web 应用也是轻应用路径。
不过说到底,在我看来,小程序的确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方向。身边已经有不少创业伙伴在准备,或者已经在做小程序的业务了。
但是小程序最终会走到什么程度,和 BAT 是否会水土不服,还不好下结论。
用著名经济学家薛教授的话来说,我们需要了解技术,但也需要了解需求和人性。我们不要盲目展望未来,因为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我们未知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