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2019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图强”为主题,将延续前几届论坛的特点,侧重于汽车市场、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组织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政府、学者和媒体展开对话。
汽车工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如今,在科技和现代产业革命的影响下,汽车工业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变革,产业模式、商业模式都会发生变革。智能网联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也是百年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之一。在智能网联时代,汽车产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革?大数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又有哪些应用?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大数据与工程应用又是如何结合?
在2019中国汽车重庆论坛的“新能源汽车与大数据研讨会——变革时期的汽车产业格局”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上,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刘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电动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震坡,围绕上述话题做了主题演讲并进行了交流讨论。
汽车工业迎来4.0时代,从工业1.0的机械化、2.0的电气化到3.0的机电一体化,汽车工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CPS为标志的工业4.0时代,将使汽车在未来10-20年中发生革命性变化。
刘波认为,智能网联将给交通系统带来深刻变革,如可以大幅度降低交通事故率,提升交通效率,节能减排,最重要的是智能网联汽车将带来未来出行和商业模式的改变。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目标是驾驶去人化,出行共享化,产业生态化。
无疑,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从技术、产业、应用、竞争层面看,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各个汽车产业大国抢占战略的制高点。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从L1-L2级驾驶辅助系统已经开始大规模装车量产,L3-L4级自动驾驶系统处于研发和小规模的测试阶段。
法规政策方面,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密集出台自动驾驶相关法规政策。2017年9月,美国通过了《自动驾驶法案》,标志自动驾驶上路正式合法化。中国也把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提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2016年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路线图,2017年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年,发改委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税收减免的方式鼓励智能网联汽车的投放。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刘波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五个趋势:趋势一:低速特定场景下的L3/L4级聚焦量产。如奥迪全球首台量产L3车型已问世;趋势二:基于智能网联汽车下的“出行服务”市场即将成为下一轮出行革命的竞争起点;趋势三:基于智能网联汽车下的5G/V2X及云计算应用时代即将到来;趋势四:智能网联汽车下的新型安全问题成为聚焦点;趋势五:业内合作,跨界协同是必然趋势。
同时,刘波指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从发展环境层面看,当前法律法规缺失和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滞后,交通基础设施跟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不配套。当前的这些问题仍然是制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一大瓶颈;第二,技术层面,智能网联汽车处于发展迭代期,包括现今普遍运用的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云平台及大数据在汽车领域的运用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第三,成本层面,智能网联汽车涉及到的新技术多,投入大,见效慢,而且零部件成本高,导致智能网联汽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成本比较高。
对于长安来说, 2018年,长安汽车发布智能化“北斗天枢”战略。长安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新产品100%的联网,100%搭载驾驶辅助系统,完成L3自动驾驶的平台开发,包括首款车型的上市。到2025年,车载功能要100%实现云的控制,同时完成L4级自动驾驶的平台开发,争取有首款产品能够示范运行。
经历了十年的实践,长安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长安实现了智能语言、在线地图等70多项智能产品的量产搭载,其中15项作为国内的首发。如,第一个实现了2000公里从重庆到北京无人驾驶长距离的测试;第一个实现了APA自动泊车功能等。
面对未来,刘波指出,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迎难而上,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牵引,建设智慧城市,推动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计算技术、存储技术、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驱动产业发展的动力。汽车大数据时代已经发展到能够让人直接感受到的状态。有三个关键的特点:第一,技术升级和发展。4.0时代是以数字驱动智能化的时代,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大数据思考的前提。第二,行业的需求,更多是消费者的需求。原来的数据都是比较封闭、僵硬、割裂的数据,接下来需要把它连接起来、发散出来,以便于获得数据。第三,国家战略的需求。中国重点发展智能化和数字化。
目前,中国发展智能化有三个重要的优势:首先,中国有大国优势。第二,中国有非常好的基础设施,尤其是电信。第三,制度优势,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汽车是大数据的重要载体, 汽车产业的大数据包括众多环节,从前端的研发、生产、供应包括后端的销售、使用、后市场等。
因此,汽车大数据的应用需求也涵盖了各个方面。第一,国家层面需要应用,需要大数据做科学决策,做汽车行业科学管理。第二,车企及上下游关联主体需要做增值和各式各样商业模式的开拓。第三,新型企业在里面找到了自己新的模式。以前的汽车是机电业的产品,现在的汽车是机电业+通信+信息的产品。正是有了大数据的串联,他们共融可以发展得更好。
汽车产业大数据面临三方面问题及痛点:首先,数据格式不统一,要解决标准、规范的问题。现在使用的数据更多是非结构性的数据,使用起来更难。第二,数据的沟通共享机制缺失。第三,汽车行业面临很大的一个挑战是“九龙治水”,有很多多头管理和相应的机制,这些数据共享起来人为的造成了很多隔阂。
对于汽车大数据未来发展的趋势,万鑫铭指出:“汽车智能之前需要数字化,数字化最好从单体数据开始收集,到实现大数据的结合,以达到汽车、电子、通信、互联网多方共融共生发展的良好生态。”
作为中国汽研的第三方机构,中国汽车技术工程研究院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有两个:一供给侧,做数据的平台。二需求端,做包括环保、健康方面的数据监控平台。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目前,中国汽车技术工程研究院跟电动车联盟共同推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评价,主要是将大数据、单车数据相结合。有三个维度:首先,能耗维度,关注不同速度和不同温度等工况下能耗的情况;二安全维度,当前考虑使用安全、功能安全、信息安全;三体验维度,包括驾驶体验、耐用体验、质量体验、出行体验等。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战略,同时大数据也是国家的战略。大数据的本质体现在挖掘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的融合已成大势所趋,信息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典范。
如今,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或者汽车产业大数据已经从单点数据迅速爆发阶段到跨界产业数字化融合阶段。要做大数据跨界融合,首先需要数据共享、数据透明。只有数据共享才能做到跨界融合,才能把相应的数据应用到金融保险、停车充电、道路运输、公共交通,来保证出行的安全。
数据化能够给用户和企业带来哪些益处?王震坡指出,数据化能够给用户带来四大智慧。首先,对车辆信息可测、可视、可控;第二,把车、路、网数据融合后,才能做到信息和业务之间融合,才能使技术和业务融合;第三,通过相应数据融合和分析可以提供主动服务。有了整个行业的数据,可以为整个行业提供量化、科学的决策依据;第四,从生产、销售、使用环节来看,厂商有了数据以后可以进行产能利用等。经销商有了设计开发性能的精准数据以后可以进行精准的营销。车辆使用者根据不同使用的习惯,可以提供精准的保险服务、维护保养服务。
消费者是数据的生产者同样也是数据的受益者。
2016年,在工信部主导下,北理工建立了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大数据平台,这个构架体系从车辆数据采集传输到企业平台,从企业平台到地方平台到国家平台提供了数据传输的路径。它是一个三级平台构架体系。目前这个平台能够实现数据传输的车是200万辆,每天上线的车辆大约是70-75%。
有了数据以后,能做什么样的工作?
王震坡坦言,这个大数据平台可以为政府、商业、用户提供不同的用途。他举例说,比如,在百度、高德地图里面输入充电设施可以把充电设施描绘出来,但是那是一个死角,不知道那个时候有没有车在充电,如果把这个数据叠加上来,车主有一个概率判断,能判断出到了该地后能不能充上电。再比如,输入能耗信息以后,可以根据城市的节能减排进行分析。
“现在新能源汽车有政府的补贴,政府的补贴核算是基于运行里程,我们可以对车辆运行里程进行精准核算,给财政部门和工信部提供依据。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后,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分析的结果可以给主管部门提供相应的数据分析报告。”王震坡进一步举例说。
目前,该大数据平台里有了不同车型在全国不同地区应用的运行数据,可以把这些数据适应性、可靠性基于应用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评价。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有了这些数据可以建立车辆故障预测模型,对车辆研发、运营提供建议,对驾驶行为的改善提供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王震坡指出,网联大数据在其他行业也有许多应用,比如,重型柴油车污染监控管理平台可以实现重型车污染态势的管控,做到运行轨迹、排放轨迹的回溯,并且做到一车一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