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网约车违规经营须下“猛药”

政策 经济日报 1246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据报道,近日上海市交通委联合市通信管理局对“滴滴”“美团”等互联网出行平台开展了上户执法检查,结果发现一些平台在吃到罚单后,仍在为无资质车辆派单。

近两年,不少网约车平台违规经营,给乘客带来了巨大的人身财产安全风险。2018年5月30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等7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未取得经营许可的网约车,要依法暂停发布或下架APP。

遏制网约车违规经营须下“猛药”

  但是,有关规定并未能阻止部分网约车平台违规经营,根源在于经济利益的诱惑。在一些大城市,公众出行需求巨大,但出租车、网约车资源却相对不足。供需矛盾长期存在,让一些“眼里只有钱”的网约车平台看到了商机,进而罔顾铁规严律,放任没有经营许可资格的车辆入驻平台。同时,违规成本低廉也是助长网约车平台违规经营的原因。虽然不少罚单金额看似很高,但相比于违规经营的非法获利,不过是九牛一毛,难免会让一些违规经营的网约车平台“好了伤疤忘了痛”。

网约车方便了公众出行,又整合了资源,应该对其予以包容和鼓励。但必须强调,包容不是宽容,更不是纵容。在监管上下“猛药”已势在必行,要让网约车平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自觉将经营行为规范在合规轨道上。

当然,在对违规经营网约车平台下“猛药”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刀切”式的管理。对此,监管职能部门应坚持科学合理的治理导向,以更加公平公正的监管制度,精准施策,努力实现保护合规经营者权益与惩处违规经营者并行不悖的最大治理公约数。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