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评:智能汽车情感化是趋势还是噱头?

企业 汽车之家 行业评论员 1431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古时候的出行,司机和“交通工具”是有情感交流的。“的卢”帮助刘备飞跃檀溪;关羽被害之后,赤兔马绝食而死。到了100年前,又出现了“骆驼祥子”,人力成为了交通工具,好像这种情感更密切了。进入发达的汽车时代,人和车的交流主要靠触感,精密的质感和适度的回馈,构成人与车之间的语言,比如说车上按钮特别多,做工考究,显得功能就特别丰富、上档次。同时这种交流也体现在油门、刹车和方向盘上,所谓的“人车合一”,指的就是准确的操控以及充裕的动力输出。这种交流是否存在“默契”,极大的影响着驾驶者对车的评判。

深评:智能汽车情感化是趋势还是噱头?

本期行业评论员——苏雨农,现任车音智能CEO,专注车联网领域发展

60s快速了解核心论点:

●汽车未来的方向无疑是未来交通的集大成者——自动驾驶,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能源等诸多方向都是促成自动驾驶的手段。
●到了L5级,也就是“解放大脑”的阶段,人不需要靠自己的肢体运动和车的行驶关联,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利用,也就是说,车将成为生活空间,而不只是交通工具。在这种新的趋势下,情感化必然成为人车互动的核心。
●“千人千面”也是对人的理解和关怀,但是需要大量数据的积累,并且在生产制造及营销服务环节,都实现数字化,才能让软硬件和服务,都与人的需求相配合。

什么是情感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情感化?

智能化已经是每家车企开口必提的理念,个人认为,情感化是智能化的延伸,属于用户体验层面,其效果是锦上添花。我们可以举几个近似的例子:比如我自己使用智能音箱的时候,也忍不住“调侃”几句,对音箱不必拘什么礼节;机器狗可以代替宠物,给老人排解寂寞;红极一时的旅行青蛙游戏也莫名触动了人内心柔软的点。车内的交互体验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理论上说是可以的,无论是概念还是实践,很多车企都已经开始尝试。

丰田算是在汽车情感化方向尝试比较早的。2017年的CES上,丰田发布了一款名为“CONCEPT-爱i”(“愛”用的是产品原文,即日文的“爱”)的概念车。这车在外观上做的比较卡哇伊,外部的前后显示屏可以体现迎接信息(甚至可以示爱)、危险警示和驾驶状态,这些都是表象。其搭载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现了下述理念:

1、可通过传感器观察和分析驾驶员的情绪,学习并记忆驾驶者的偏好、生活风格以及行程热点;
2、驾驶越多,磨合越久,她会变得越聪明。系统集成生物识别系统,探测驾驶者的状态来切换或限定自动及人工状态。
3、学会预测和满足我们的需求,洞悉我们的点滴并致力于提高车生活质量。

现在很多车企在谈及智能化,都会有类似的表述,但别忘了丰田这个概念是在两年多前提出的。这种理念,是在通往无人驾驶的过程中,除了冰冷的高科技设备之外,在思想上的进步。为什么很多智能设备,要被称作“机器人”,无非是体现拟人的一面,丰田倡导的理念,从东方文化哲学出发,代表了对汽车智能化的深入理解。

国内造车新势力产品的逐渐落地,情感化得到运用

蔚来汽车是业内较早推出“车载交互机器人”概念的代表,旗下产品搭载的NOMI曾引起了大家的兴趣,NOMI是“Konw me”的谐音,主要体现在中控台上的圆形小屏幕,NOMI通过嘴和眼的简单形象,能够衍生出很多可爱的表情,这种交互的方式深受互联网“表情包”、“斗图”的影响,蔚来对此的表述是做“有温度”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思路,相当于让车上的交互功能有了一个直观的载体,也对很多汽车企业产生了影响,尤其新造车企业在情感化的塑造上更为突出。

合众汽车曾打出“情感,是最好的科技”的主题,合众U上搭载了小YOU智能机器人,通过生物识别、智能语音,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能力与车主互动,并且共同“进化”。爱驰汽车的拟人化功能更加到位,爱驰U5搭载了“智能陪伴科技”,提供形象自定义、语音自定义、AR故事平台等功能。用户上传一张孩子或亲人的照片,录制一段家人、朋友的语音,就能创造出自己想要的虚拟形象,让自己的车(爱驰U5)拥有专属个性标签;AR故事平台则可在真实环境中生成虚拟场景,让小孩获得多感官体验,让车上的时间不再无聊。

这种以虚拟形象作为主要特征的交互形象,固然是对用户体验的改善,也可以理解为,车企采用这些在手机上已成熟的技术,来弥补人工智能现阶段的不足。为了竞争,为了融资,造车新势力们聘请了不少AI专家,在发布会上也承诺了不少诸如“千人千面”、“人机多轮对话”之类的美妙愿景,然而受制于算力和算法,这些功能的实现谈何容易。

 

所以绝大部分传统车企,看似“不屑于”做这些“小玩闹”的东西。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来自于汽车本身的关怀,不但要全能,而且要通人情世故,结合场合,比如说夫妻同在一辆车上,和其中任何一人单独驾车时的“关怀”肯定是完全不同的。“千人千面”,难就难在适时、适度、适人。

情感化不止体现在视听上,多模态交互和多种传感器必不可少。

近两年,我们看到很多车企发布的概念产品,都是结合传感器侦测到的信息、用户登录信息等,为用户匹配适合的座椅和方向盘位置,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和情绪,以及外界的天气,调整车内灯光或者音乐。

例如,日产展出的“无形可视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车窗可以显示洒满阳光的环境,乘客可以通过车窗与家人通话。起亚的实时情绪自适应驾驶系统(R.E.A.D.),可以检测驾驶员心情,并对驾驶舱内的环境进行调整。一汽红旗推出了“旗境”智能舱,采用五块屏幕围绕体验座舱,体验者可以通过VR方式操纵车辆,车两侧的四块屏,也会随之呈现行动中的景物。而体验者也能够在“行驶”过程中综合感受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知觉”。

在现实产品中,奔驰较早的在车内实现监测驾驶员疲劳状况并进行提醒,新一代的A级车中,用户也可以手动调节各种颜色组合的氛围灯。华人运通宣传旗下首款量产车型高合HiPhi 1是“爱你的”,至于怎么爱,就是通过多种传感器收集信息,不断学习;但有特色的是,辅以一些电子设施,例如可以让人站着上车的飞翼门,自动打开,非常拉风;大灯也承载了情感功能,可以在路面投射出欢迎的词语。这些功能在提供便捷的同时,还满足了乘坐者的虚荣心,属于软硬结合的关怀。

传感器监测的也不只是驾驶员,还包括车内的“乘员”。特斯拉今年初在升级中发布的“狗狗模式”,可以在车主离开车辆,而宠物在车内时,保持车内温度适宜,并且在大屏上显示宠物动画,提醒外面经过的路人不必担心。合众和爱驰的产品,都具有类似的报警功能,即如果婴儿和宠物被遗忘在车内,会自动给车主提示。这些都可以归纳到“送温暖”的科技之中。

还有一项技术让我很感兴趣,就是现代推出的后排乘客谈话屏蔽功能,可以让前排司机无法听到后排对话。其原理是通过麦克风阵列采集后排乘客说话声音,生成掩盖声,播放给司机。这种对隐私的关怀,科技含量要高于超豪华车内的升降玻璃屏。

对车内乘员的关怀,还不只体现在软件上。比如蔚来ES8的前排副驾“女王座”,让女性坐姿更舒服,还可以回身照顾后排的孩子。更早萌发这个创意的是沃尔沃S90三座款,到了蔚来,就把对副驾的关怀卖点更加突出放大了。

拜腾的M-Byte,可以让前排座椅旋转12度,给交谈双方提供了情感交流的空间。爱驰汽车在这方面的想法也很多,今年上海车展发布的U7 ion概念车,面向家庭移动生活,内饰配置第二排独立旋转座椅、第二排座椅娱乐屏幕、第三排环抱式座椅,让用户在生活、居家、工作场景中切换自如。这个设施让我想起来今年CES上麦格纳推出的移动座椅解决方案,竖立的墙面上,八把座椅可以根据载人和载货场景,不断调节位置,呈现多种布局方案。因为随着自动驾驶的实现,车内空间会更加注重对不同场景的满足。丰田的e-Platte概念车,正是对这种理念的最佳呈现。

谈到对场景的重视,其中一点就是对老年、残障人士的关怀,丰田很早就在展示“福祉车”的理念。这方面日本人做的确实比较到位,本田在亚洲CES上展出的行走辅助设备,可以帮助老年人和需要康复的人士行走,虽然和车没有直接关系,也是体现了汽车公司对人的关怀。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所谓“情感化”的趋势,一方面是“有人情味”的交互体验,一方面是,是体现关怀的硬件设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人车合一的感受如何,将是汽车行业最值得期待的变化之一。但无论技术怎么先进,都无法取代真实情感。自动驾驶的安全,是因为他没有情绪,不会疲劳。而人类之所以可爱,就因为他有喜怒哀乐。车的情感,车的智能化,最终要取悦于人,取信于人,但人的价值,终归是无可替代的。


喜欢 (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