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庚子年的这场疫情,突如其来,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时也打乱了汽车行业的原有节奏。目前,多数厂商正在紧锣密鼓地调整既定计划。车市开年略显艰难,年中、年末能否强势反弹,仍是未知数。回顾2003年“非典”对车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多少会有一些启示。
2003年,中国车市发生了什么?
那一年,有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国在2001年刚刚加入世贸组织,到了2003年,全国经济正步入高速发展期。对于汽车市场而言,正是一片蓝海,家庭用车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参考乘联会给出的销量数据:2001年至2005年,中国车市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尤其在2003年,销量同比增幅达到了70%。整体来看,“非典”并未对2003年的中国车市产生负面影响。
但这个“影响”必须剖开来看,首先是长期因素,当时的中国车市刚刚兴起,增长潜力巨大,但产量输出有限,在终端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销量情况其实是由产量多少决定的。
另外还有一个短期因素。当疫情爆发时,应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以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反过来,促进了消费者购买家庭用车的意向。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汽车4S店客流量虽然大幅减少,但成交率和成交量却大幅提升。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显示,2003年4月,北京地区4S店平均成交率可以达到80%,远远超过了之前的20%~30%。消费者将购车的“前期工作”主动进行了简化,不再反复逛市场,而是通过网络或电话的方式进行对比挑选,甚至于对车辆的颜色和内饰也不做过多苛求。在终端的场景即是,“展厅有车就可以被卖掉”。
这一现象背后,免不了存在一些冲动消费、透支消费,但购车刚需一再被唤醒,而且推动了重要的车市变化。
1、十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市场焕发生机,这也符合家庭首次购车的预算支出(比如赛欧、POLO、夏利等新车销量快速上扬。以上海大众为例,当时主要销售帕萨特、桑塔纳、POLO三款车,在这段时间内,POLO销售占到其总销量的90%以上)。
2、汽车所代表的“安全与健康”被消费者所接受,引导厂家找准更合适的产品宣传点(比如激发出一些营销思路,汽车具备天窗,可以强调通风散气,至于空调滤芯,可以强调过滤有害物质)。
3、贷款购车的形式逐渐兴起,即使一部分消费者资金不足,也能够提前拥有汽车,对于消费模式、消费观念的改变影响深远。
俨然,“非典”时期却成就了一个“非典型”的汽车市场,但准确来说,是家庭用车需求在激增。
但事实上,受疫情影响,公务用车、出租车、客车的需求大减,毕竟,这在当时可是销量占比过半的重要细分市场。物流受影响的程度也比较大,也就是说,纵使厂家保证产量供应,但物流受阻,消费者仍无法随时提车,反过来,激化了“供不应求”的状态。还有一些汽车合资计划也被迫延后,比如一汽丰田、东风日产。
2020年,中国车市正在经历什么?
2020年,疫情突袭,各家车企也在行动。比如,有的车企加班加点生产医疗用车,支援疫情前线;有的车企直接捐款捐物,帮助武汉同胞抗击新型肺炎。
但是,疫情来得如此突然,车企原本制定的计划被打乱,需要重新调整。
1、节点延后。春节假期被迫延长,上海地区将直接延长到2月10日以后复工,某些工程上、营销上的时间节点大概率要延后,产品推新节奏要重新考量。
2、生产受阻。春节假期延长,工厂复工推迟,产能势必会缩减。唯一的好消息是,每年二、三月份工厂排产均比较少,影响可能没那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武汉既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也是全国汽车产量排第四的重要工业城市,所以,在武汉有工厂的车企产能受影响比较大。
3、营销冻结。由于是疫情时期,面向终端的团购会等活动无法举行,4S店的客流量也在锐减,同时,面向媒体的营销活动也将减少,即使如期举办,也可能从线下转为线上。
4、中西部激活。机会点存在吗?疫情仍会激发消费者购买家庭用车的意向,但主要影响首购用户。对于中西部的汽车市场,或许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写在最后
2003年与2020年终究不同,当年是增量市场,如今是存量市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在后非典时代,有评论是如此总结的,“减少出行刺激了三大消费:汽车、自行车、网上购物”。危与机如同硬币的两面,临危之时,也可能有更大的机遇。抱定信心,主动出击,比恐慌和担忧更有效。
结尾附上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
“在家怎么做”家庭预防篇
希望大家面对疫情积极传阅,沉着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