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汽车产业依然是热议话题,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汽车业经历两年下行后,又受挫于疫情,如何提振整个汽车、交通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成为“两会”一大焦点。
政府工作报告谈到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这意味着,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在政府政策文件中出现的新基建,正式进入加速期。在出行产业代表提出的几十份建议中,“新基建”频频露出,利用大数据、AI、5G、云等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智能交通建设、加速智慧城市进程,也贯穿“新基建”相关建议。同时,在发改委“新基建“的最新定义中,智能交通设施本身也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行产业是新基建落地的重要领域。
伴随着汽车的新四化进程,以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基础设施,将为整个出行产业带来哪些变革?
单车智能进化为车路协同
“G2G时代”正来临
一辆车怎样才算真正的智能?除了对自己的车身数据如数家珍,懂得车内的人所思所想,它还需要拥有对周围道路上一切信息的 “超感能力”。
5G正在让这种“超感能力”得以实现,推动V2X落地,让交通智慧化。比方说,5G正在消除驾车场景的一些“信息壁垒”。
前方急弯盲区停靠了一辆故障车,后方车辆没有提前减速,很容易撞上;酒驾者高速开车左右摇摆,前方的车发现状况却无法告知后方,危险随时可能引爆。
通过5G,汽车成为了信号发出和接收装置。周围汽车车型、速度、重量、制动状态,都会在瞬间同步至附近车群,凭借5G高速、低延迟的特性,这些信息将会在1毫秒内完成互相传输,让汽车感知到的周遭所有道路状况实时状态。
5G构建了一个高速的互联网进行信息传输,实现车车之间(V2V)的“心有灵犀”。
除了V2V,5G让汽车可以和行人、环境、互联网(V2P、V2I、V2N)进行“对话”,完成信息瞬时的互通,单车智能可以真正进化为车路协同。
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5G,正在推动汽车走向G2G(Group to Group)时代,实现从单纯的人车关系向车与车的关系、车群与车群的关系进化。当下的人与车还局限在一个空间里,5G成熟后,车与车之间的关系会变的更加密切,从封闭的空间变为延展的网络,形成高速上的“小生态”,汽车在这个网络里,甚至可以被贴上“社交属性”,例如好友的车在附近出没,5G可以瞬间让你的车产生“心电感应”,告知你朋友就在附近。
所以,5G让最开始高速醉驾的处理有了更优解:当前方有醉驾者开车妨碍自己正常行驶时,汽车可以进行快速感知,通过5G将事件信息迅速上传云端通知警察局,也能智能判定车辆危险性,同时告知附近车辆,进行车与车的信息互通。
大力推动新基建之下,5G发展迅猛,让G2G时代更快来临,届时,每个汽车都可能拥有“超感能力”,车与车、行人、基础设施之间构成信息透明互通的生态,推动交通变革。
腾讯近年来也不断加码5G。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基于5G+边缘计算,构建高通量网联化的智能感知及V2X信息处理平台,实现高并发实车环境下的单车辅助感知和安全预警、降低单车感知成本、提高安全性、提升交通效率和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效率。
去年,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正式发布了5G车路协同开源平台,聚焦于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路协同领域,助力5G时代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快速落地。
腾讯发布5G车路协同开源平台
目前,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已经与交通部公路院、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英特尔、诺基亚、中国联通、东软等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推进5G与出行产业的融合与落地。
数据成为生产要素
新基建加速自动驾驶落地应用
新基建的热推,也让自动驾驶的“落地声”更近。
以5G和AI为例,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新技术基础设施的代表,也是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腾讯背靠人工智能实验室矩阵,有积累多年的AI技术、人才、生态支撑;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也不断探索5G在出行等场景下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
腾讯自动驾驶总经理苏奎峰谈到,“5G和AI技术带来的是更加低成本的计算和数据资源。如何更加高效的处理数据,建立闭环,才是自动驾驶的核心竞争力。”当数据成为生产要素,AI正加速数据产生和利用,5G则保障了海量数据可以被迅速传输。
分拆来看,5G将如何推动自动驾驶发展?
自动驾驶汽车,首先需要具备对周边环境精细的感知能力。目前,摄像头、雷达,各类传感器成为感知的重要设备。
遗憾的是,即便全身布满传感器,汽车也只能看清附近有限距离的路,超出感知的远方,仍然是一片迷雾,同时,如果前方有大车阻挡,传感信号过不去,视线也受阻。
而为自动驾驶而生的高精地图,除了将地图误差缩减到厘米级,更重要是给汽车装上了一对“千里眼”,自动驾驶汽车开启上帝视角,路况环境也尽收眼底,做到“心中有数”。腾讯也早在2014年开始了高精度地图技术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了全国高速和快速路的地图数据生产。
只不过,这双“千里眼”需要5G才能“开眼”。因为高精地图数据量巨大,需要利用5G的高速特性,让其在云端瞬间同步至车端,让自动驾驶汽车看清前路以更好的作出决策。
要实现自动驾驶真正的落地应用,汽车需要有能力面对任何驾驶中遇到的突发情况。
周围的车超速了吗?前面的车突然刹车能反应过来吗?旁边的车突然爆胎了怎么办?这些问题,不是仅靠高精地图就能解决的,刚才说到5G带来的“超感能力”就派上了用场。
除了以上的“感知”动作,自动驾驶还需要有精准的决策和执行能力:当感知到前方车辆作出一个动作,汽车需要迅速“拍板”:要加油门、踩刹车还是变道。而要做精准决策,就离不开AI训练,大量的“上路”测试。
然而,行业数据显示,要让自动驾驶真正安全可靠,需要110亿英里的测试数据,100辆汽车按照25英里/小时昼夜不停跑,也要500多年。
虚拟仿真平台让测试难题有了解答:通过建立一个和现实世界一样的平行世界,让汽车低成本的在虚拟世界日夜兼程,而AI技术,支撑着汽车在虚拟世界里不断学习演练,积累开车经验,成为能真正上路的老司机。
腾讯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TAD Sim,可以很好的满足高并发需求,让众多汽车同时在虚拟世界日夜狂奔。从而积累海量数据,成为汽车AI学习的养料。
腾讯自动驾驶虚拟仿真平台TAD Sim
通过AI机器视觉能力,汽车可以辨认道路上的物体;通过AI深度学习能力,汽车不断测试累积经验,让驾驶更安全……自动驾驶集成了人工智能几乎所有的技术类型,是AI最高级别的应用,而AI是新基建中“信息基础建设“的核心代表。5G、AI、大数据以及交通设施,道路环境的的智慧化,能够推动自动驾驶更顺利的落地。
传统交通基础设施进化升级
新基建让基建更强大
发改委对新基建最新的定义中,除了5G,AI,大数据这样的“信息基础设施”,还定义了“融合基础设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正在让传统基建焕发新的生命力。其中,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是“融合基础设施”的重头组成部分,可以延展出更多极具想象力的升级。
“两会”上,代表们便建言将许多交通设施纳入新基建,例如东风公司董事长竺延风建议把无人配送车辆纳入“新基建”政策范畴,建立管理、标准体系,推进其落地应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则建议“把汽车产业打造成现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智能城市的AI细胞”。
越来越多的交通基础设施都具备新型基础设施特性,例如ETC、无感停车等,腾讯也在17年推出了乘车码,成为了融合基础设施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典型代表。
腾讯乘车码改变了传统刷卡乘车的诸多不便,以“微信”作为纽带,连接政府、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方以及用户。通过小额高频的支付,不但让市民的出行体验极大提升,也让每一次刷码成为一个“数字节点“,利于公交部门的运营管理。目前,130多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普及了乘车码,覆盖1.3亿用户。
疫情期间,在乘车码基础上,“乘车登记码”迅速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乘客只需要打开微信扫一扫“乘车登记码”,提交乘车登记信息,就可以实现快速无接触登记,及时获取同乘病患相关推送信息。对于卫生、交通部门开说,乘车登记码可以实现“100%乘客信息可追溯”。
腾讯乘车登记码
乘车码成为“融合基础设施“,让“上车”这一操作更加快速便捷,减少了售票人力,实现了出行支付的智慧化,提升了交通效率;乘车登记码助力复工复产,成为特殊时期公共交通管理的利器,让交通管理更人性、更智能。
越来越多的交通传统基础设施正在新基建浪潮下变得更加强大,或者实现跃迁升级,成为智慧城市中重要的智能化设施。
新基建被热推,并进入政府工作报,将推动单车智能发展、加速车路协同落地、让交通、城市智慧化。
几天前,腾讯宣布未来五年投入5000亿发力新基建,云计算、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都是重点领域,而这些技术也将极力的推动出行产业数字化变革。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近日在《人民日报》刊文中表示:“新基建与产业互联网是不可分割的系统。如果我们把新基建、数据要素和产业互联网的三者关系比作‘路—油—车’,那么产业互联网与新基建的紧密结合,就如同未来智慧交通所必需的‘车路协同’。”“两会”期间,马化腾也建议“大力推广无感支付、乘车码、ETC等便民服务,加快智能路网、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实际上,除了大力推动新基建,今年关于出行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2月,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3月,《汽车智能自动化分级》报告发布,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公示,随后,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频出。
2020年,出行产业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同时上演、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发布,出行产业正站在产业跃升的大门口。新基建作为“数字土壤”,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石,将为下行的车市注入强心剂,加速出行产业的数字化革新。